Apple Pay 在台灣會普及嗎?用 Apple Pay 一週後的感想與限制
|先說筆者的使用習慣。
多年前筆者已捨棄皮夾改用鈔票夾,把身份證、信用卡、鈔票全夾在一起,而信用卡同時做為自動儲值的悠遊卡,結帳直接拿出來感應也是秒結,沒有從皮夾掏出信卡的麻煩,出門不但便許多,也不再發生皮夾遺失所有卡都要重辦,少了時間、金錢與緊張的損失。
Apple Pay 結帳很快,非常快,但即便 Apple Pay 比信用卡快那麼 0.5 秒,就算加上掏出信用卡省下來的時間也算進去,也比不上下面幾個因素造成的麻煩。
(下述限制應該也會發生在其它不同的行動支付系統,以下出現 Apple Pay 的地方請自行套用到手邊可以用的 xx Pay 上。)
要先做宣告 – 很難低調
Apple Pay 使用起來與信用卡無二致沒錯,單純只跟信用卡比較也確實比較方便些,甚至更快,但尷尬的是,結帳前要先做「要用 Apple Pay 結帳」的宣告,有種在告知「嘿,我用最新的 iPhone 喲~~」的感覺,對於低調的果紛來說會略顯尷尬。
一定要到櫃枱結帳
在餐廳用餐時,不能像信用卡夾在帳單裡交給服務生,如果要用 Apple Pay 結帳,還是得到櫃枱,總不會把手機交給服務生結帳吧?(情況同在百貨公司購物)
(就銀行標準的信用卡使用規範,信用卡不能在離開持卡人視線外使用,但實際情況難以配合)
就算在櫃枱結帳,許多刷卡機都藏在櫃枱裡的角落,導致拿 iPhone 的人得用奇怪的姿勢才能給刷卡機感應。
會員卡與信用卡結合的聯名卡
與聯名信用卡綁在一起的會員卡,是讀取信用卡上的磁條叫出會員資料,一樣還是得乖乖掏出信用卡,既然信用卡都拿出來了,再用 Apple Pay 來結帳就顯得多此一舉。
無法當載具
補充與更新:2018年多數國內發卡銀行已提供信用卡載具功能,主流超商、量販店、百貨也已支援發票存入信用卡,但消費者與店員多數已習慣預設小額支付用悠遊卡,信用卡雖然可當載具,但仍無法跳脫上述限制。
信用卡/金融卡結合悠遊卡/一卡通已不再只是做為大眾交通的付款工具,小額電子支付也有一定程度的普及,還能做為電子發票載具自動對獎。而 Apple Pay 僅能取代信用卡的部份,其它信用卡附加的功能一概不適用。
至於用信用卡支付計程車資,用過的人都知道有多不方便,也只淪為有名無實,不會因為 Apply Pay 就比較方便。
Apple Pay 除了短期賺點發卡行的優惠與折扣外,嚐鮮期過後,除了少數「可刷卡但不能把發票存到載具裡」的商店(如康事美)會使用 Apple Pay 外,終歸還是回到現實用實體悠遊信用卡,Apple Pay 可以加入悠遊卡,才會是台灣普及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