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過 AirPods 後才知道它為什麼這麼「便宜」

AirPods 在發佈會公佈的售價一時嚇到不少人,感覺又是一個在考驗果粉忠誠度的訂價。可能因為 AirPods 是以 EarPods 為基礎來開發,很自然的就會把 「EarPods = 入門耳機」的標準來定錨 AirPods。

EarPods 是蘋果少數 CP 值高的周邊之一,但 AirPods 的價格突然一下跳了五倍,中間少了溫水煮青蛙的價格帶,讓人很難狠下心把信用卡掏出來。

雖然 AirPods 上市後一遍好評,但各方評論都是方便、流暢、干擾低…這類難以量化卻又至關重要的使用體驗,一般用戶也很難有機會把市面上的真藍牙耳機都購入使用一輪比較,很難衡量 AirPods 是否值得這個價位。即便一遍好評,仍有一部分耳朵形狀與 EarPods 不相容的族群,仍在觀望等待機會確認少了線牽絆的 AirPods,是否就能穩定的戴著?萬一買了戴起來仍不相容自己的耳朵也是不小的損失。

筆者也是是屬於耳朵與 EarPods 不相容的族群,如果你也和我一樣,耳朵與 EarPods 不相容、等 AirPods 二代,但想先知道 AirPods 是否會比較可靠而還在觀望的朋友,這裡有一些值得參考的資訊。

耳朵與 xPods (EarPods, AirPods) 不相容的解決辦法

過去耳機都會附棉套的時代,總以為它的作用僅是為了保持清潔,自從蘋果帶起耳機裸載的風潮後才知道,原來自己的耳朵與一般耳機並不相容,不加棉套就無法穩定的戴著耳機。就算號稱與超過百人的耳朵形狀來建模的 EarPods,我仍不屬百人的多數族群裡,加上油性耳質,就算勉強戴上也容易滑出來,最後仍是「延用古法」把耳機加上棉套才能把 EarPods 穩定戴著。

不知 EarPods 不相容族群到底是佔多少比例, 但 AirPods 上市後,評測都一面倒的強調戴起來穩定不容易掉落。然而事實上,原本無法穩定戴著 EarPods 的朋友,也不用期待少了線「牽拖」的 AirPods 就能比較穩定的戴著,不但一樣不相容,還更容易掉落遺失(曾親眼見到有人走在路上 AirPods 掉進水溝)。

耳機加上棉套好處其實不少,除了保持清潔及讓耳機戴得穩定外,間接換來(也是最重要)的是音質大幅提升的好處,堪稱是投資 CP 值最高的音樂周邊裝置。過去女友曾問過為何耳機要加棉套?我沒多解釋直接叫她用看看我加了棉套的耳機,一試之後就再也回不去了。無論耳朵與 EarPods 相不相容,都推薦加個棉套來使用。

AirPods 就比較麻煩些,加了棉套就會蓋到感應器而誤判耳機是處於戴著的狀態,而享受不到「拿下暫停戴上播放」的功能。我的解決的方式是直接在棉套蓋到感應器的位置剪一個洞,雖略有不便,但也只能兩害取其輕。所幸耳機加上棉套收納盒還是能蓋上,雖然沒那麼密合,但除了少了「咔」一聲的快感外,基本上還是蓋得起來,也算是可行的 workaround。

AirPods 加上棉套
▲ 耳機棉套在 AirPods 感應器的位置挖孔

(2019 一月補充:筆者做了田野調查,xPods 戴起來鬆散似乎是多數人的問題而非少數。)

真無線藍牙耳機的問題

藍牙耳機有分「半無線」與「全無線」兩種,一對耳機之間有連接線叫半無線,完全無任何連接線又叫「分體式」或「真無線」(以下簡稱 TWS (True Wireless Stereo) ),後者是無線耳機最大的技術門檻。即便是研發資源雄厚的蘋果,AirPods 發佈後也是拖了半年才上市,銷售初期還碰到訊號干擾常斷線的問題。

TWS 耳機的運作原理,是主副耳之間相互配對,聲音由主耳同步到副耳。一般的 TWS 耳機,主耳指的是通電話時有聲音的那一耳,而 AirPods 則是先戴上的那一邊為主耳,這種動態調整主耳的好處是方便在不同的單耳場合使用,比如開車時 AirPods 只戴左耳聽手機提示或通話,右耳保留與乘客交談。如果有需要的話,甚至可以雙耳分別配對不同的裝置

目前市面上 TWS 耳機在「隨時配對回來」上都遭遇到各式各樣技術難題,有的電話來了變單耳;講完電話副耳失去連線;恢復連線後變左右耳不同步;受到干擾或斷線就需要手動操作配對回來…等。再不然就是影音延遲,除非打算拿來純聽音樂,否則影音不同步對習慣用手機追劇的使用者會是最惱人的問題,就連技術含量高的影音大廠也不得不把延遲當成先天限制來推出產品:

「由於無線技術的特性,本機上播放的聲音延遲於發送設備上播放的聲音和音樂」

上述問題每個分開都很好處理,但要在同一款耳機一次解決所有問題是目前 TWS 耳機的聖杯。AirPods 己上市二年仍沒有一間影音大廠能在分體式藍牙耳機上一次攻克上述所有問題,還沒算上它們自家產品之間無縫切換使用的紅利。目前看起來似乎只有蘋果跨過這個門檻,使得別家耳機廠只能另闢戰線,在音質,降噪與功能性上作文章,許多影音大廠更直接設研發停損點,直接當原生限制帶過。

縱使上述問題都解決了,還有體積這一關要跨過。若以 AirPods 做為標竿,它是目前市面上唯一可以善加利用賈伯斯最愛的牛仔小口袋的 TWS 耳機,別家無論是收納盒或耳機本體,大小都是二倍起跳,續航還少一半,更不要說放小口袋,放大口袋都彷佛像多塞一支手機。

▲賈伯斯示範牛仔褲小口袋的新用途

體驗

AirPods 無線耳機+收納盒的設計在剛上市還覺得這樣的方式過於激進,敢用那麼「大」的盒子來收納兼充電,挑戰原本只需要把耳機放在口袋的使用習慣。二年過去,一堆競爭者出現後才知道 AirPods 多麼小,也是市面上唯一可以放進牛仔小口袋的 TWS 耳機。加上流暢的使用體驗,它讓耳機從收納盒從口袋拿出來的體驗比有線耳機更方便。

它連線多方便(快)?如果把 EarPods 線拉長攤開的時間也算進去的話,AirPods 可是比 EarPods 快多了,要讓無線耳機連接做到比有線耳機還方便,在 AirPods 出來之前我會笑笑的說不可能。

雙擊與取下暫停戴上播放的功能,除了能控制自家應用,也適用第三方 app,如 Youtube、Netflix。

續航一樣是參考就好,差別是蘋果的官方續航數據都比較保守,耳機 5 小時,收納盒 24 小時 ,實際使用只會更多。可能很多人覺得這麼長的續航又用不到,比較電力似乎沒太大意義。但別忘了電池會老化,二年衰減後的蓄電量剛好是現在市面上全新真無線耳機的電力。屆時無論是要繼續使用還是要賣,都仍有一定的價值。也因此換個角度,現今市面上的真無線耳機的電力價格比,電池老化也是其中一個要考量到的購買指標,尤其是高價的真無線耳機,沒人會想要每二年都花個伍仟一萬換耳機。

音質

無論是官方或民間測試,AAC 256K 是 AirPods 最佳音質的音訊源,就算音源高於 AAC 256K 解析度,也會被壓縮成 AAC 256K。有人說 AirPods 音質比 EarPods 好,我是聽不出來,但可以確定至少一致或沒有比較差。簡單的說,如果 EarPods 可以接受,那 AirPods 肯定沒問題。再加上使用體驗的紅利,做為娛樂等級音質的的 TWS 耳機,AirPods 己經對得起這個價位了。

缺點

說了這麼多 AirPods 的好,它也不是沒有缺點,最多人抱怨的應該是無法調整音量,猜測可能音量是唯一不用拿起裝置「盲調」的功能,在取捨下就把音量調整功能放生了。

雙擊功能在後來從善如流下放給使用者自行定義,也許未來能再開放三擊,甚至單擊定義,讓原本 EarPods 線控功能能完整的移植到 AirPods 上。

比起上述缺點,真正讓人難以忍受的是麥克風收音的部分,效果另人意外的差,用 mp3 的標準來解釋,我會說它的收音品質約在 48Kbps 的水平,在通話上也許還過得去,但如果打算拿來做簡易收音,EarPods 還好很多,甚至 iPhone 機身收音都比較好。

結論

以第一代產品來說,AirPods 完成度非常高,也剩沒多少牙膏可以擠,使用起來有期望值以上的體驗,甚至令人訝異無線能做得比有線還方便好用,這應該是多數人可以忍受它多出一根「莖」的原因。比 AirPods 音質好也比較便宜的耳機不是沒有,但要在真無線藍牙耳機裡挑選能一個音質可以,沒有延遲,抗干擾,使用直覺,體積小續航久的 TWS 耳機,在短期的未來恐怕仍是「僅此一家,別無分號」。以上市二年的後見之明來看,應該萬萬沒人想到,繼 iPhone 之後蘋果另一個領先業界數年的產品竟是耳機。

至於值不值得推薦?我只能說,如果我早一點就有機會試用 AirPods 的話,我會毫不猶豫的早點買,它是少數能讓生活變得更簡單的週邊之一,簡單的說:

it just works.

參考資料

AirPods 密技